雞 產蛋期補料量的多少,受雞的品種、產蛋階段和產蛋率、林地野生動植物飼料提供狀況、飼養(yǎng)密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。
(1)補料量。可根據雞品種、產蛋階段、產蛋量、林地植被狀況等情況靈活掌握。地方品種雞覓食能力強,一般補料量和補料營養(yǎng)水平相對較低些。產蛋高峰期需要的營養(yǎng)多,補料量應多些,其余產蛋期補料少些。因林地里野生飼料的差異補飼量相差很大,可食牧草、昆蟲較多,飼養(yǎng)密度較小時補料可少些,如果牧草和蟲體少,飼養(yǎng)密度較大時必須增加人工補料。
(2)補飼方法。從雞群開始產蛋起,白天讓雞在散養(yǎng)區(qū)自由采食,中午和傍晚各補飼一次。每次補料量更好按籠養(yǎng)雞采食量的70%~80%補給,剩余的10%~20%讓雞去采食蟲草補給,并直實行到產蛋高峰及高峰后2周。
開產的青年雞體格健壯,精力充沛,產蛋率迅速上升,好的雞群產蛋日增3%~4%,蛋重日益變大,食欲旺盛,但體重基本維持原狀。可在開產時抽測雞的體重。產蛋一段時間后,如雞的體重不變或變化不大,說明管理恰當,補料適宜。若雞的體重偏高或偏低,應當調整補料質量或補料量。蛋的品質及雞的精神狀態(tài)直接反應營養(yǎng)物質的進食情況。
如蛋的大端偏小,是欠早食,小頭偏小說明欠中食,有沙眼或粗糙,甚至軟殼說明飼料質量有問題,特別是缺鈣和維生素D雞每日推遲產蛋時間或白天產蛋,且蛋非常分散,應及時補喂精料。
產蛋后期可根據雞體重和產蛋率確定飼料的質量和飼喂量。如雞的產蛋率仍較高,而雞的體重略有減輕的趨勢時,可在飼料中適當增加動物性飼料,如蚯蚓、黃粉蟲、螺螄等;如雞體重增加,身體有發(fā)胖的趨勢時,但產蛋率仍較高,這時可適當增喂粗飼料和青飼料,或者控制采食量,但動物性蛋白質飼料還應保持原來的量或略增加;如體重正常,產蛋率也較高,飼料中的蛋白質水平應比上一階段略有增加。